2021 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:世界各地工廠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正在高速增長:每 10,000 名員工中有 126 臺機器人是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——幾乎是五年前的兩倍(2015 年: 66 個單位)。
按地區劃分,亞洲/澳大利亞的平均機器人密度為 134 臺,歐洲為 123 臺,美洲為 111 臺。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 5 個國家是:韓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德國和瑞典。
"機器人密度是追蹤全球制造業自動化采用程度的晴雨表,"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 Milton Guerry 說。
中國機器人密度的發展是全球最具活力的:由于機器人安裝量的顯著增長,密度率從 2015 年的 49 臺上升到 2020 年的 246 臺。今天,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 9 位,而全球排名第 25 位僅 5幾年前。
亞洲也是世界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:韓國自 2010 年以來一直保持這一地位。該國的機器人密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七倍(每 10,000 名工人 932 臺) . 自 2015 年以來,機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長 10%。憑借其全球公認的電子產業和獨特的汽車產業,韓國經濟以兩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領域為基礎。
新加坡位居第二,2020 年每 10,000 名員工擁有 605 臺機器人。自 2015 年以來,新加坡的機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長 27%。
日本排名世界第三:2020年,制造業每10,000名員工安裝390臺機器人。日本是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:2020 年日本供應商的產能達到 174,000 臺。如今,日本制造商的機器人供應量占全球的 45%。
美國的機器人密度從 2015 年的 176 臺上升到 2020 年的 255 臺。該國在世界排名第七——領先于中國臺北(248 臺)和中國(246 臺)。國內生產設施的現代化推動了機器人在美國的銷售。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也有助于實現脫碳目標,例如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效益生產和向電動汽車的持續過渡。幾家汽車制造商已宣布投資,以進一步為其工廠配備新的電動汽車模型或增加電池生產能力。這些重大項目將在未來幾年創造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。
歐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德國——以 371 臺設備在全球排名第四。年供應量占 2020 年歐洲機器人總銷量的 33%——歐洲 38% 的運營庫存在德國。德國機器人產業正在復蘇,主要受強勁的海外業務推動,而非國內或歐洲市場。德國的機器人需求預計將緩慢增長,主要受到一般工業和傳統制造業以外對低成本機器人的需求的支持。
法國的機器人密度為 194 臺(世界排名第 16 位),遠高于 126 臺機器人的全球平均水平,與西班牙(203 臺)、奧地利(205 臺)或荷蘭( 209 個單位)。瑞典(289 臺)、丹麥(246 臺)或意大利(224 臺)等歐盟成員國在制造領域的自動化程度明顯更高。
作為唯一的 G7 國家——英國的機器人密度以 101 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26 臺,排名第 24 位。五年前,英國的機器人密度為 71 臺。英國脫歐后外來勞動力的外流增加了2020年對機器人的需求。這種情況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盛行,英國制造業的現代化也將受到巨額稅收優惠的推動,"超額扣除":從4月開始從 2021 年到 2023 年 3 月,公司可以申請 130% 的資本免稅額作為工廠和機械投資的稅收減免。